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品牌 >

桐城派说普洱

2014-04-04 00:57

  【《普洱茶赋》以及白话文翻译】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7/view-3083005.htm
  客夸余曰:君亦知普洱之茶乎?大川之原,孕此珍草。岂惟渴羌,老饕是宝。触(chù)(zhé)饮之而思食,侏儒得之而消饱。若有头羹骨饭,油蒸粽熬,托胎抹肉,奶房扑刀,饱吃大啜,赤舌如烧,脏神,五穷骇逃,绶带捧腹,彭亨逍遥,饮此一勺,宽中沥青。
  
  余笑而言:客辞诚老,罄吾腹之所有,恐不可与此遭。吾将定百瓮之食,籍与三九为素交,公膳却骛,朋酒捐羔,食蟹嫌躁,烹鱼恶劳。岂五千卷之撑腹,乃山肤与溪毛。则有瓜号东陵,果名南烛,平仲苔菜,散人杞菊,淘文先生之槐,烧馋太守之竹,响风露于齿牙,穷青黄于水陆。主人淡泊,馆虫迁逐,安用是茶,浇我心曲?
  
  客曰:噫噫!子言则狂。是至人之练藏,岂下士之可望?子不能谷口剥枣,江头种桑。辨抱朴之药性,写通明之术方。且骑曹问马,郎官牧羊;监河贷粟,有山乞粮;三升恋酒,五馈经浆。虽倔强于人间,只尘容之皇皇。且夫仲子食鹅,鲁公乞鹿,仪休嗜鱼,曼倩割肉,此皆标独行与精忠,建循声与高躅,犹未能超膻腥而绝尘埃也,子安能逃乎人禄?
  
  主人闻言,恍若有亡。于是摒灵龟之卦,歌嘉鱼之章,树吾牙赅(gāi),宽吾肺肠。发绕炙而勿唾,手触羹而不僵,无盘之怅望,无杯炙之惭惶。甘瞒暝于醉饱,混埃(ài)而相忘。
  客乃称喜,能自求福,以二三百团去汝腊毒。主人乃上手称谢,藏之箧椟。
  
  有人向我炫耀说,您知道普洱茶吗?就是那个产自云南高原澜沧江流域的美茶呀。在贪吃嗜茶人的眼里,那可是必不可少的宝贝。喝了这个普洱茶,触龙不用走几里路才想吃饭,侏儒也不用担心自己吃太多而消化不良。要是您吃大餐,稍微油腻带腥的像头羹骨饭呀,鳝鱼呀,或者其他动物,好比托胎抹肉呀之类的,大快朵颐之后,会发现自己很容易上火。舌头泛红,内脏异样,肚子也不舒服,像得了病似的,神经也开始紧张。这个时候,要是你能饮一杯普洱茶,保证你涨症消失,浑身通泰,精神也好很多。
  
  我笑着对他说,老兄您嘴巴真是厉害,说得我都动心了。可您知道吗,您所说的这些症状,根本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几乎不会去大鱼大肉。真要像您说的,我还得把三公九卿那些哥们都请来,叫他们不要吃公饭了,咱们摆个大宴席,宰羊喝酒,顾不上蟹的躁味,做鱼的繁琐了。可是我的肚子里装的却是咱五千年的墨水呀,为诗文下酒的山珍海味,是悬崖上生长的石耳和水边的野菜。您难道不知道,秦东陵侯绍平都在东陵种瓜,吃点染米饭,晏子呢,他主食苔菜,陆龟蒙也是把喝杞菊茶当作生活方式,文征明先生喝完茶,就去临帖玩槐叶吟诗了,苏东坡爱竹,你总不能用烧竹引诱他吧?所以说啊,喝茶这种事情,与吃其他一样,饮风餐露,青黄有接,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我比较淡泊,过着很素的生活,连家里的虫子都逃跑了,你何必拿普洱茶来引诱我呢?
  
  他说,啧啧,您未免太轻狂了些。所谓道德修养到达最高境界的人能做的事,又岂能是普通人可以尝试的?您不能像郑子真那样在谷口隐居不出仕,也做不到像王贡那样对妻子都严加管教,陶渊明写江头种桑,是政治上的失意啊。得像葛洪分辨药性、陶弘景通晓术方那样,对自己重新定位。王徽之不知马匹,卜式只懂放羊就是这个道理;当年庄子借粮不得,公孙有山却借得到;王绩求着要三升美酒,列子却有争着给他。所以说啊,人生在世,很多时候愿望的达成是由不得自己的,总要过得诚惶诚恐。仲子当年嫌弃兄长铜臭味,不吃他的不义之禄;颜真卿却穷得给老婆治病的钱都没有,只有写信向朋友乞讨药材;公仪休爱吃鱼,却能挡住别人送鱼的贿赂;还没等到别人一起来分赏,东方朔就先把肉割回了家。我说的这些人,都是特立独行有操守之士,际遇也不一样,他们都建立了崇高的品行,发出了循良之声,历代被人敬仰,可是这些人都没有独特的品行放弃了这个充满膻味腥味食物的尘世,您觉得您真能不食人禄?
  
  听了这番话,我若有所失。去他的灵龟卜卦,让我来讴歌章鱼吧。检查下牙齿舌头嘴巴,整理下肚子肠子肺脏,准备大快朵颐去也。有了普洱茶啊,看到有头发在肉上我不会再生气,伸手舀汤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犹豫,我端盘子的时候再也不为食物而惆怅,普洱茶在杯中也令我不再害怕炙热。好吧,从此之后我就大吃大喝个醉饱,闭上眼睛,你们谁是谁我都不知道。
  来人看到我转变,拍手成喜,又一个中普洱茶毒的人。有了普洱茶,您自求多幅吧,我给您准备了二三百片,醉饱后记得喝。我拉着他的手致谢,让那些普洱茶藏在了箱子里。
  
  【作者梅曾亮简介】
  梅曾亮(1786年-1856年),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当时京师古文执牛耳者。原名曾荫,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时移籍江苏。道光二年 (1822)进士。梅曾亮祖辈为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其父梅冲,饱学诗书,嘉庆五年(1800)中举,母亲侯芝亲自改订过弹词《再生缘》。
  梅曾亮交游非常广阔,不仅与桐城派中人刘开、吴敏树、戴均衡、陈用光,姚椿等声气相通,与学识渊博的顾广沂、钮非石等讨论学术,也与黄爵滋、林则徐、邓廷祯、陶澎等一批颇有声望的官员交往密切,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个人的清望,使得桐城派蔚然一时,并且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思想比较开明、具有用世之心的知识分子,彼此之间相互奖掖,关心时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士林风气的主导倾向。
  梅曾亮18岁时拜姚鼐为师。道光十四年授户部郎中官,道光二十九年去官回乡,在京师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官宦生涯。他自称:“曾亮居京师二十年,静观人事,于消息之理,稍有所悟,久无复进取之志,虽强名官,直一逆旅客耳。”
  辞官归里后,梅曾亮在道光末年、咸丰初年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攻占南京,梅曾亮辗转避乱于王墅村,咸丰六年卒于清江,年71岁。
  曾国藩是梅曾亮的学生,他们交往颇多。他称梅曾亮“长安挂眼无冠盖,独有文章未肯疏”,“我朝之文,得方而正,得姚而精,得先生而大”对梅曾亮澹泊处世、用心作文的心态非常尊重,对其文学总体风貌也有独到的认识:“嘉道之间又一奇。碧海鳌去鲸掣候,春山花放水流时。两般妙境知音寡,他日曹溪付与谁?”
  梅曾亮著有《柏枧山房文集》、《诗集》、《文续集》、《诗续集》、《骈体文》等,另编有《古文词略》二十四卷。
  
  【述 评】
  1、普洱茶在大清,是茶叶中很受追捧的品种。
  姜育发先生的《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 》,根据朝鲜王朝历代使节出使中国期间所记述的见闻与观感,以及记载他们与中国文人交往的纪行录等,介绍有关普洱茶在清代北京上流社会的流行,为普洱茶在清代上流社会的流行做了很好的说明。
  “冬喝普洱,夏喝龙井”是清宫的习惯。在与老舍的交谈喝茶习惯时,大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不无遗憾地缅怀皇家的岁月,“夏天喝一些龙井,冬天就喝茶膏”。大清时代的普洱茶膏,一直是罕见的礼品往来于皇亲国戚、机要大臣以及外国使节之间。
  2007年,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百年普洱,回归故里”的活动,让许多人目睹了那些深藏在故宫中150多年的普洱茶真容。许多后人也是第一次领略了普洱茶的时间魅力,自此,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了直接和有力的证据。
  云南普洱茶的介绍,因为大部分与地方史志相关,一直缺乏足够的文化支撑。在写诗近四万首的乾隆皇帝那里,几句“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筌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只能说其有材料的价值。
  那么,作为大清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梅曾亮,他的《普洱茶赋》又如何?

  这篇赋以对答的形式,谈到了普洱茶特有的消食去腻健胃等独特功效,并追溯了历史上有贤德、独立特行的品行之人都有着自己的特有嗜好,落点到像梅曾亮这样的名流,应该过一种普洱茶的生活方式。营销专家也许会发现,倘若一个人推销自己的普洱茶,又能把文化以及华夏文化包裹如此完美,何愁普洱茶卖不出去?
  《普洱茶赋》以普洱茶为切入点,回顾了一个漫长的华夏风流人物简史,寥寥几笔的背后,是人的精神折射。作为文学作品来说,这也是缺点,用典过多,就过于阳春白雪,不利于传播。
  把《普洱茶赋》与同一时期的阮福《普洱茶记》(成文于1825年)对照阅读,会有新的收获。开篇点到大川高原出真草,又以“渴羌”辅以说明,强调其边疆饮食意味,姚馥之清政,对于生活在变局中的梅曾亮来说,一样意义非凡。
  这位京师古文执牛耳者对普洱茶的推崇大约也可以找到北京城热喝普洱茶的某些蛛丝马迹。
  2、渴羌。晋王嘉《拾遗记》记载晋武帝时,有一名姚馥的羌族养马人,98岁了,仍非常嗜酒,常憾“九河之水不足以渍曲蘖”,被人称为“渴羌”。曲蘖,就是造酒用的东西,用来指代酒,徐渭有“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渴羌”,后来也用来称嗜茶的人。
  3、姚馥虽是养马人,却对天下时局非常了解,常和人说一些帝王兴衰之事。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禀承天地精灵,要是不会喝酒,只算得上行尸走肉,沦为没有思想意识的木偶。姚馥喜欢喝着泛着沉渣的浓烈劣酒,却总对别人说自己渴望喝美酒。
  晋武帝看到姚馥的时候,觉得这个人不仅有学问,还长得风流倜傥,便提拔他做朝歌郡的郡守。姚馥开始不愿意,说他生在氏羌异域,远离华夏文化,能到中原来客居,已经是格外的荣幸。郡守干不来,在行的是喂马,也不要什么赏赐,只要点好酒。
  晋武帝告诉他,朝歌是商纣的故都,酒林肉池之地,到了那里,不用天天喊渴。姚馥去了朝歌,做了酒泉太守,后来成为一个实行善政的好官,老百姓为他立了“活人祠”。
  4、.老饕,就是极能饮食的人,是饕餮的简称。
  5、触(zhé),就是触龙,名篇《触龙说太后》的主角,雄辩家。触龙是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服太后。
  6、触龙与侏儒的故事,点出普洱茶有助消化之功效。
  7、头羹。一种杂烩食品。《东京梦华录》介绍说,“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油蒸粽熬”指的是鳝鱼。(《酉阳杂俎》说韦琳(王临)善于喜欢以鳝鱼作为戏谑之语,自称粽熬将军、油蒸校尉……。托胎、奶房,吃食的一种。
  8、“赤舌如烧,脏神,五穷骇逃,绶带捧腹,彭亨逍遥”指的是大鱼大肉吃多了,容易上火,情绪不安,气不顺畅,涨得难受,来杯普洱茶,一切不安的症状就都消失了。
  9、遇到一个好的推销员,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一番话听下来,能不动心?尤其是南方到北方的人,饮食有着很大的差异,那种粗食的生活怎么能与明清以来的江南雅士生活相比?满腹经纶的梅曾亮如何接招?
  10、你说得那么好,得,改天摆一宴席,把那些权贵们都请来,公饭也没啥好吃的,不如杀羊喝酒,蟹太躁,鱼呢又太费时间。再搞点山珍,来点野菜,还有诗文下酒呢。
  11、东陵瓜指汉代邵平所种之瓜,味甜美。后人用东陵瓜泛指甜美之瓜,或比喻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
  12、宋代爱茶人宋梅尧臣也常用用这两种植物。其《送王屋知县孙秘丞》诗:“山肤有时得虞猎,不比彘肉烹连毛。”其 《和韩五持国乞分道损山药之什》诗:“不种东陵瓜,不利千畦韭。”
  13、晏子,名婴,字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著有《晏子春秋》,传说中的高寿之人。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把粗茶淡饭素食当家。陆羽的《茶经》引《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按照庄晚芳所说,苔菜与茗菜都是茶。不过,有版本引字出错的嫌疑,此点需要求证。
  14、陆龟蒙,唐代文学家,苏州人,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写有许多著名的茶诗,其《杞菊赋》说自己常吃枸杞和菊花。换作今天,枸杞菊花茶是夏天消暑去火的佳品,当时的陆先生笔下可是独特的隐居生活写照。明代方孝孺 《味菜轩记》说:“若杜子美於薤, 陆龟蒙之於杞菊,苏子瞻之於芦菔、蔓菁,莫不遂称之见於咏歌。”
  15、文先生,指文征明。其《幽居二绝句》云:“试茶初动蟹眼,临帖更画乌丝;啜罢冷淘槐叶,渐吟双调拓诗。”苏东坡有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是两位爱茶之人。
  16、《汉书》卷072《王贡两龚鲍传》谈到的两个故事:高隐名士郑子真,名郑朴,祖居褒谷。甘恬秉默,教人则勉以敬天、事人之道。虽名振京师,然隐居不仕。常垂钓于褒谷口,世号“谷口先生”。被数代诗人唱过赞歌,清人有诗赞曰:“汉代名流重子真,洁身却聘隐垂伦,风高不让严陵濑,褒谷鱼台似富春”。
  王贡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厉志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品牌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