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有个常识,越是近在眼前的历史,越是充满迷雾。甚至有更极端的看法:我们是不可能真正明白当下刚刚发生的历史大事件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所能看到的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所谓“历史大事件”,其实只是历史的表象,就像看一条河流,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发生在河流表面的浪花,而不可能看到真正制造这些浪花的下面的诸多暗流——正是那些暗流的集合结果,激发起河流表面的浪花。所以,真正能够看清一个历史大事件,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等到让各种暗流,各种前因后果水落石出,得见天日的那一天。比如,在近现代史学界,研究得最明白的是清代史,因为各种文献、档案都已解密,史学家可以毫无障碍地对比各种证据,让一个个历史大事件的真相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研究得其次明白的是民国史,因为民国的各种文献、档案大多也已经解密,同样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比较方便广阔的研究空间。研究得不大明白的是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原因很简单,许多文献和档案还未解密,许多事件的真相还见不得阳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批文献和档案将相继解密,将为史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方便和空间,史学粉丝们将得以品味更多历史大事件的真相。
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就像一壶普洱茶。比如清代史,是已经陈放上百年的陈年普洱茶,是真正的老茶迷们所最热爱的普洱茶,也是历史学家们可以自由自在尽情徜徉的时间游戏场。比如民国史,就像陈放一、二十年的中生代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味道已经出来了,可还没有完全出来,还留下一丝遗憾,还有那么一点点未经时光充分打磨的味道。至于20世纪下半叶后的历史,就像生普,味道生猛,可却未经陈放,生味太重,充满太多时间的迷雾。
所以,品读历史和品味普洱茶,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最无知,最不明白的就是发生在当下的事物。可遗憾的是,太多的人没有历史常识,没有仔细品味普洱茶所需要的淡雅虚静的心情,匆忙,甚至太过匆忙地为发生在当下的事物下定论、瞎激动、瞎鼓噪、瞎掺和、瞎起哄,自以为掌握了事物的真相和真理,自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主人翁,随便干什么都是对的。殊不知,这样的人只是为时代的浪花激动,他们不明白浪花下面的暗流,妄想充当时代的弄潮儿,结果只是做了一个又一个浮躁的,随波逐流的痴汉。
品历史,品普洱,品人生,都是需要境界的,而能否有境界,关键就看对待时间的态度,看有没有那么一份对待时间,对待自我的耐心、虚静和悟性。只有有了这么一份耐心、虚静和悟性,我们才不枉一场大好的无边风月。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