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来的时尚流行词典里,至少有两个以地名表征的词汇是炙于可热的,这两个词一个就是“云南”,一个就是“普洱”:云南是中国的后花园,天空堆满了云朵,大地开满了鲜花,当外地人还在苦大仇深地与天斗、与地斗,自以为人这个东西有多么了不起的时候,云南入就已经跟天地自然讲和了,天地自然,乃是人生最值得信赖的部分。把白云花朵穿在身上,这是汉族来到这个地方以前云南人普遍就有的一种习俗: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们,据说从来都生活在天堂里面,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5/view-1954920.htm
云南人像占入一样生活,行为做事也都跟占入差不多。云南是云之南方,云南再往南,有一个地方叫普洱,这个地方盛产茶叶,家家户户都以一种占老的方式做茶,于是,普洱就变成了茶的代称了,“南方有嘉木,嘉木生普洱”,普洱尽管也是一个地名,但普洱是生长在树上的,最老的普洱树,据说已经有2700多岁了,当地的人民,是每年都要去祭祀的,在他们心目中,普洱树就是神树,是神在很久以前亲手裁下的。
据老辈于人说,普洱茶事在清代早期和中期为最盛,那时候在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和现今宁洱镇一带,茶坊商号林立,当地人家家以茶为业,听渭“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叶做得差不多了,就要用马驮到外面去,十数匹或几十匹马,前吆后喝,翻山越岭,一路浩荡,好不热闹。这样,就开始有了普洱的江湖,只不过,这个江湖暂时还是在马背上,而且很寂寞。
清朝晚期,普洱的江湖一度遭到官府的打压,许是因为普洱江湖老大某天打了皇帝老儿一顿,皇帝老儿一怒之下,大开杀戒,频频发出“禁茶今”,派遣苛税杀手将普洱江湖搅得鸡飞狗跳,鸟烟瘴气,一时间,各路普洱高手尽归山林匿藏,不见踪迹达数十裁。直到民国,清朝被推翻了,各路江湖好汉又纷纷出山,做茶的做茶,赶马的赶马,江湖又有了生气。普洱江湖这番风云再起,可谓龙马奔腾,气象万千;六大茶山脚下,一时风烟四起,门派林立;多少豪杰,在南国茶香的氤氲中尽显风沆。
那时候,在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一帝,在江湖上比较有名的茶庄有同庆号、普庆号、敬昌号、鼎兴号、同昌号、江城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可以兴号、乾利贞宋聘号、猛景号、联兴号、李联兴、庆春号,同顺祥、守兴昌。同泰昌,车顺号等,这些茶庄在制茶工艺上各自秉承家传,绝艺纷呈,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其中的一些茶品,如果机缘巧合,今天我们还可以用舌苔细细品位岁月的沉香,
在普洱江湖上,最有名的山是易武山。易武在普洱江湖上的地位,跟在另一个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差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易武其实就是少林寺:现今能够查询到的有关普洱江湖的最早期活动,就是在易武山脚下展歼的。
易武太有名了,以至作为一个县的县名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958年,勐腊县还合并到了易武县,1961年因为普洱江湖陷入低潮,易武山不在话下,才又改成了勐腊县。在今天,普洱江湖在经受大起穴落之后再度崛起,按理说,勐措县理应又改回易武县去,但是没有。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想想吧,就连中甸县都搞成香格里拉县了,为“香格里拉”这四个字,两个省四个地州的人还争得乌烟瘴气的,你勐腊县却一直沉默,静悄悄的。当然,这是闲话,改不改,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
还是回过头说易武:易,在当地的少数民族话语里是“美女”的意思,“武”是蛇的意思。易武,也就是美女蛇所在地:说起来也算是“易武”二字的回光返照,1986,勐腊县搞了一次全县美女选拔大赛,选出冠军一名,亚军一名,季军一名。1986年啊,那时候所谓美女,跟老虎差不多,是很难进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但是一个边地小县,却已经选美了,先锋着呢!这件事情使我想入非非:我估计,那些剀口选美的村姑,身上一定散发着普洱茶的茶香。
易武盛产美女蛇,这件事知道的入不多。易武的名气,最终还是落在了普洱茶上,“谈论普洱茶,必谈易武”:今天江湖人士所津津乐道的六大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曼撒”,这个“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地方,合起来也就是易武,所谓“六山之合,称易武正山”。易武山上有多少棵古茶树?多少亩占茶园?没有人知道。但是每个喜欢普洱茶的人都喝过易武山的茶,却是一定的。据《普洱府志》:“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易好……”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易武一带最早的茶庄,曰“同庆号”,创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这个茶庄的当家,据说是一个叫做刘汉成的人,他本是南屏人,于雍正二年抵达易武。刘汉成这个名字,在普洱江湖上可谓大名鼎鼎,当年无人不知,他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今天隐居在台湾、香港一带的几个普洱高人,一提起刘汉成的名头,无不肃然起敬。在普洱江湖上,刘汉成应该算是张三丰一类的人物,他传下来的一整套制茶工艺,被称为绝艺,“选料严整,艺绝天下,其口味之酽厚藐远,汤色之美质,虽陆羽在世,视之饮之察之,亦为之色变,悄然无语”。套用武林圈子里面的话说,从同庆号门槛里出来的茶,没有孬种,其他的茶见了,是要回避的。有人清测,今天存放在故宫和杭州的那几个金瓜贡茶,很可能就出自同庆号。同庆号的圆茶,在百晓生的兵器谱里,江湖排名应该跟上宫金虹手里拿着的那个东西差不多。
同庆号的遗址,今天已不可考,有人清测说设在今天的易武大街上,也就是今天邮电局听在的位置;也有人说是设在老街上。可谓莫衷一是,成了江湖最大的悬案之一。如果前一种说法是真的,把茶庄设在大街上,那么当时就只有同庆号一家,这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以刘汉成当年的实力和影响,他的茶庄设在大街上是名正言顺的,哪个都不敢跟他过不去。这就好像三丰踞武当,从来清净一样。
同庆号的茶,今天还可以不时见到。台湾有一点,香港有一点,韩国有一点,广东有一点,其他地方,大概就没有了。如果说有,那是在逗你玩,不要当真,2005年7月下旬,台湾不世出的普洱高人周渝来昆明与当今“普洱皇后”阮殿蓉女士论钊,带了一点点“百年同庆”过来,使得当时在坐的江湖后生们兴奋不已。但即便如此,周渝带过来的“同庆号”,也远远不是刘汉成时期的了,这个茶,算下来应该是出自他的第五、第六代孙手上的遗物,也就是民国初年的产物。
关于同庆号,今天所能够见到的有关资料并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据《版纳地方志》载:同庆号为当时易武最大的茶庄,年产500--700但系叶,拥有资金20余万元,年营业额30余万,骡马30余匹、驮牛40余头;茶叶主要销往香港,台湾、韩国、日本;香港金山楼和龙门茶楼主要经营同庆号的茶,并因此而声名大振。同庆号茶庄从创办起,一直到抗战前夕,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时间.称得上是普洱
江湖上的老大。同庆号抗战前销往香港、台湾的饼茶,被称为“茶皇后”。同庆号里面有一种民国年间出产的茶品,叫“龙马同庆”,1995年时据说还有1000片左右,每片价格在一两万元;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300片了,价格已经涨到4---5万元一片。目前,所存不到80片,每饼价格30万元。2005ff-6月,一个韩国入从台湾收藏家手里买走一饼百年同庆,成交价是150万台币,合人民币40万元。要命的是,同庆号茶,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你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呢!一般的普洱茶迷,连见都见不着!
1740年前后的普洱江湖,与“同庆号”差不多同时在易武山出现的尚有乾利贞宋聘号、福元昌号和同兴号,三家茶庄与同庆号一道,共同奠定了普洱江湖最早的格局。这三家茶庄,茶叶产量每年都500担以上,这些茶叶通过茶马大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藏区和内地,可谓茶香满天下。
宋聘号:易武早期普洱江湖上四大家族之一。宋聘号是一家和股茶庄,四家合股,其中一个股东,叫袁谦六的,他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的胞兄,也因为这层关系,末聘号在普洱江湖上的地位十分特殊。宋聘号的这个背景,跟武林世家袁承志差不多:如果按照水浒英雄的出身背景和排名,袁谦六相当于玉麒麟卢俊义。
同兴号:易武山最早创办的茶庄,普洱江湖四大家族之一,创办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创办人是谁?今天已不可考。我们知道的是,到了抗战前夕,这家茶庄的江湖领袖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如果不是小日本手长,可以肯定的是,同兴号的寿命延续到解放后不成问题。日本人进入版纳以前,同兴号的庄主是向纯武,年产量500担,并在香港设有天福泰公司。
同兴号目前仍遗留下来不少民国版的老茶和商标,基本上都归入台湾普洱茶收藏家之手。一片百年顶级同兴号老茶目前的价格是10~15万元。商标著明: “本庄开设云南易武,即今日镇越县茶庄,揣揉办普洱属之三山,曰易武,日倚邦,日蛮砖三处上好阳新春白尖茶叶,工熏揉,销行中外,相传五世.历年一百五十余载,驰名已久……惟恐中外宫商不明,被其所惑,反究易武茶之不良,虚有其名。”
同兴号的庄主向纯武在江湖上人声名显赫,是有名的“易武山三武”之一(另外二武,一是同泰昌的庄主朱小武,一是同昌号的大公子黄备武)。这“三武”,大凡当时在普洱江湖上混的,如果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头,是会遭人笑话的。
同兴号的庄主向纯武,同泰昌的庄主朱小武,同昌号的大公子黄备武,可称为普洱江湖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福元昌:易武山早期普洱江湖上的Pq大家族之一,具体创办时间不详。1929年,福元昌号年产圆茶500担,与乾利贞宋聘号旗鼓相当。现存福元昌内标注有如下字样: “本号在易武大街开张,福元昌记专办普洱正山,地道细嫩尖芽,加上督造.历年已久,远近驰名……”云云。
福元昌号生产的饼茶,1989以后流入台湾,被台湾茶人称为“茶王”。目前,福元昌老茶仅剩下100片左右,价格在每饼17―19万元之间。
1839年前后,是普洱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易武山下建起了许多茶庄。这些茶庄的当家,多半是来自石屏一带的汉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互相竞争,茶庄一家比一家大,完全把茶叶当成民生。不仅如此,这些茶庄还是易武山上圈地,以确保茶叶的质地。今天遗留下来的占茶园,据说在整个云南都只剩下50万亩了,而且已经被新起的这一代江湖人士瓜分。其实,普洱茶占茶树的第一次圈地运动,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展开。不同的只是,当时的圈地运动,只限于易武正山,而且圈的都是茶叶品质绝佳的千年占茶树;今天的圈地,不论新老,只要是乔木茶,树干有大脑,碗口那么粗的,不管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一律都圈,也不管地域、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是不是能够保证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乔木茶树上的茶叶,其实不一定都是好茶,比如,长在红壤和长在沙石地上,长在山坡的阳面和山坡的阴面,茶质的差别就很大,就不用说地域气候的差别了。但是,你跟那些唯乔木茶是好的生普主义们者说,他们是不听的。
在这些茶庄中,有一家比较引入注目,成为当时势力比较大的一家。这家茶庄叫“同昌号”,生产一种名为“黄文兴”的茶。为什么叫“黄文兴”?原来这家茶庄的大公子就叫黄文兴。黄文兴因为尚武,后来改名为黄备武,是易武山有名的“三武”之一。普洱圆茶的内飞就是他发明的。黄备武的叔叔就是当年有名的武状元黄席珍。据说,黄备武也是习武之人,练一种占怪的拳法,武功虽然不如他叔叔,但在当时的普洱江湖上,也算得上是顶尖高手了,能够跟接他三招的人,不多。这是一个同时行走于两个江湖、兼有两种身份的高手,下文即将说到的“小李飞刀”――普洱茶“内飞”,就是此人发明的。传说他从不骑马,专坐轿子,非常像古龙小说《大旗英雄传》里的那个麻衣客,经常率领手下的马帮出入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之间,从越南河内带回过一个越南美女。1948年,他为易武人民反蒋自卫军到一个叫勐半的地方购买军火,中了国民党保安团的埋伏,被抓获后杀害。
在十九世纪晚期的光绪年间,黄文兴号、车顺号、安乐号的茶几乎垄断了清朝皇宫的日常供给,走的是一条官商勾结的路线。清光绪二十年,喜欢拍皇帝马屁的云南贡生车顺来,因为向清廷进贡“车顺来”茶,被赐予“例贡进士”品位,得到了他梦想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块老木头: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匾。这块匾今天还在,上书“瑞贡天朝”四个大字。有淘古董的人看见了,一看,还真是一块老木头,欢喜得不得了,但他并不知道,这块匾额实与普洱茶有关,跟江湖的一段历史有关――它乃是当年普洱江湖上最能唬人的一块令牌啊。
黄文兴号、车顺号、安乐号生产的茶被列为首选贡品,当然要拼命维护自己的江湖地位,所以,普洱江湖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叫“内飞”的神秘画符,内飞内飞,就是藏在里面飞,悄悄的飞,内飞乃是普洱茶的识别商标,在压制的那道工序里就跟圆茶紧压、并在紧压的过程中与圆茶粘结在一起了,无法假冒仿造。它就像一小片符咒,使普洱茶获得了最初的命名,也获得了个性,也真是亏黄文兴号的大公子想得出来啊,一张绘写有各种图案和文字的小纸片,给普洱的江湖凭空增加了无限的神秘感。黄备武在普洱的江湖上究竟算哪一号人物?他是大内高于吗?显然不是,因为他并不充当皇帝的打手;说他是受朝廷分封的黄山派,也不恰当。我觉得,把黄备武称为江湖兵器专家比较恰当,因为他制造了举世无双的“小李飞刀”,江湖传说:“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应该说,普洱茶被皇帝老儿认可并喜欢,不是一件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普洱茶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普洱江湖中有人跟朝廷来往,一旦皇帝老儿哪天不喜欢江湖了,要发出禁武令什么的,也好有个通风报信的人。
内飞出现在普洱的江湖是一件大事,因为有了内飞,江湖麻烦事就少了。在内飞出现以前,江湖一片乱麻麻,纷争不断,自从有了内飞,张王李赵,钱侯刘胡,井水不犯河水。今日普洱江湖也是一片乱麻麻,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请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 王坤红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