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农村转移出来,不乏大量的女性劳动力,女性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作为人力资源的一半,也越来越受到学者、政府的关注。就普洱市的相关数据,探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适合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3/view-3724666.htm
关键词: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The Femal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Pu'er City
QIU Li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national labor transfer,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resources shifted out of rural areas, Including large amount of female labor force,, Female Human Resources ,as half of the human resources,has become a major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growth,and it is pai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scholars and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Pu'er City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femal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nditions,then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femal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Pu'er City.
Key word: Pu'er City;Female;Human Resources;Develop
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需加大人力资源开发,而女性人力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本身具有双重的社会角色,她既是劳动力,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数量,而且关系到人力资源的质量[1]。本文就普洱市相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措施。
一、普洱市概况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具有“一地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一江(澜沧江)通五邻(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边疆欠发达区域。普洱市2010年总人口2542898人,女性1203396人,占总人口的47.32%(六普数据),女性人力资源所占比重大(如表1):2010年普洱市劳动年龄人口1719543人,女性769073人,女性劳动力资源丰富,占总劳动力的44.7%。
二、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发力度不够,开发利用现状如下:
2.1女性人力资源大部分在农村
六普数据显示,普洱市2010年农村人口1754600人,占总人口的69.0%,农村人口占主要,加之普洱市少数民族人数多,占总人口的61.01%,大部分处于农村山区,而少数民族妇女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主体,在大量男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下,承担着生产和生活的双重责任,既照顾留守老人与儿童,同时自己也成为留守女性。
2.2就业结构不平衡且层次低
我国女性过多地把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局限在纺织、服务、文秘、翻译、教师等传统女性社会分工领域内[2],而高层女性人力资源匮乏,女性就业结构不合理。
普洱市2010年劳动力就业人数160.56万人,三大产业结构比为29.8:33.5:36.7,与云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15.3:44.7:40.0相比二、三产业较低,大部分劳动力就业于第一产业(如表2),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较少,就业结构不平衡且层次低。而女性就业比重从2009年的42.99%提高到2011年的44.49%,就业率有所提高,但与男性相比仍有差距。
女性高层参与率与男性相比则少之又少,2011年普洱市人大女代表占33.8%,女政协委员占31.15%;州(市)级党委领导中女性占7.64%,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中女性占9.26%;公务员中女性人数的比重比2010年增长0.6%。
2.3素质状况
2.3.1身体素质差
女性预期寿命普遍高于男性和妇女的生育健康的特殊性,使得女性人力保健投资在取得延长人的平均寿命、减少婴幼儿死亡率、增加人力的劳动年限方面的效益明显高于男性[3]。
新婚姻法把婚检修改为自愿、自觉,使2011年普洱市婚检率仅0.76%,婚检率比10年降低0.12%;住院分娩率由10年的84.39%上升至89.22%;新生儿死亡率为11.74‰。住院分娩率虽有小幅上升,但婚检率较低,孕产妇经济收入较低,医疗知识欠缺,导致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上升,这种现象严重存在于农村山区。
2.3.2文化素质低
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数量需求的降低,另一方面对农村劳动力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现代化需要拥有智力的复合型劳动力,而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力[4]。普洱市女性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拥有智力的复合型劳动力人数甚少,且女性人力资源绝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受教育程度低,许多农村家庭还存在歧视女孩,让其较早从事经济活动,甚至借故剥夺女孩受教育的权力,致使农村女孩辍学比例很高[5]。 2011年普洱市男女受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持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8%,男生99.68%,女生99.69%;小学在校生181731人,女生86272人,占总数的47.47%;初中在校生89168人,女生42173人,占总数的47.3%;高中阶段入学女生占总入学人数的55.15%,高中在校生26305人,女生14540人,占总数的55.27%;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150人,女生432人,占总数的37.57%。与全国水平相比,女性在校学生比略高于全国水平(如图1),但女性在高级教育里处于中低水平,使得女性受教育年限低,文化素质低。
图1 普洱市女性在校学生与全国水平比较结果
2.4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国保护女性的法律很多,如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文化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6]。”女性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但在劳动保障上,参加社保险种人数较少。2011年普洱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2.97万人,女性5.9万人,占总数的45.49%;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3.3万人,女性11.5万人,占总数的34.5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3万人,女性3.8万人,占总数的40.86%;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1万人,女性5.1万人,占总数的38.93%。普洱市女性在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上的参加人数较低,特别是医疗保险,较高的养老保险与男性相比仍有差距。
三、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女性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
在科技发达、信息资源丰富的社会中,对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要明确开发需求,现今的企事业单位很少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而专门对于女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更少。这就需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充分地了解,在人力资源统计过程中,应把女性人力资源分离出来,收集女性人力资源的指标数据,如:数量、素质、技能及爱好等,便于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女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3.2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提高女性整体素质
低素质的女性在产业结构转变的时期是缺乏优势的,现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加大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女性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女性人才。其次根据农村女性的需求,结合社会发展方向,积极组织女性在农业生产上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女性的社会生存与抗压能力。最后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及远程视频教育资源,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新动态,使更多的女性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及技术升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3.3摒弃歧视,做好宣传,提高女性自我意识
普洱市少数民族众多,传统思想观念意识严重,社会各界需做好宣传,保护女性不受侵犯。同时还需改变社会传统观念,消除歧视,改善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当然,女性自身须从陈旧的思想观念中走出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在政府部门提供教育资源下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4优化女性人力资源结构,促进女性就业
普洱市女性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必须大力加强高层次女性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女性高级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对于接受过高级教育的女性要善于分析自身的性格及身体特点,对自己正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政府部门应针对女性特点,开发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引导她们积极从事符合自身条件、力所能及的职业;更要积极引导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3.5建立健全女性法律法规,提高女性社会保障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建立健全女性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女性合法权益的同时,应设置女性专门委员会,为女性提供咨询与帮助,并负责协调教育与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致力于女性人力资源的保障体系。需建立女性人才培养与开发、规划和管理体系,从资金如小额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保证女性在教育、创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女性自信,促进女性进一步就业,解除其后顾之忧。(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正益.试论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性别歧视为视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77-80.
[2] 王晓玲.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115-116.
[3] 冯小茹.关于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1):145-148.
[4] 黄雯.西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J].西部经济,2010(14):13-17.
[5] 柏群,胡露.新农村建设中女性人力资源开发[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90-93.
[6] 戴树青.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220-221.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