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现状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为提升普洱茶的品质,建设生态茶园以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打造好“第一车间”,是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1/view-329833.htm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生态茶园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Q146,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073-0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自然资源,为社会进步创造有利条件;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可以服务于当代社会和当地民众,而且能够惠及子孙、造福人类。今天,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日益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认识而深入人心。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我国还拥有包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高山,丘陵,湖泊,森林,海洋等众多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各种生态类型中的大量物种,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居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的各种威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过去遭受到的破坏和当前面临的威胁都是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尽管丰富多彩,但在许多方面是残破不全的。我国生物多样性退化严重,大自然调节气候、空气和水源的能力大幅下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南方持续干旱、北方的雪灾、四川的泥石流、高温天气等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代人口猛增。人均自然资源的数量持续下降,尤其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上对生物资源掠夺式开发,已使我国受严重威胁的生物物种占了整个区系成分的15-20%,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引起各级政府逐步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1994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为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应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环境保护部会同20多个部门和单位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
在这样大的国际、国内背境下,形成一个共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云南省提出绿色强省的目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责任,也是实现云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滇西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为保护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2008年2月云南发布《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2010年5月26日,云南省在保山市腾冲县召开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发布《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云南行动腾冲纲领》,宣称要将云南打造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好的地区。
普洱作为镶嵌在西南大地的一颗绿海明珠,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如何把普洱茶这张名片做大、做好、做强,提升普洱茶的品质,必须从源头做起,从茶园做起,以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建设生态茶园,打造好普洱茶原料生产的“第一车间”。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茶园任重而道远,是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 建设生态茶园恢复茶园生物多样性是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普洱市是云南省财政相对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茶叶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过去几十年受单一种植的影响,掠夺式开垦,毁林开荒:盲目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种植模式单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致使茶叶产品质下降,农残增高,降低普洱茶饮品的安全性,致使茶叶出口受阻。特别是2007年的经融风暴,使普洱茶价格从峰值跌落峰谷,整个普洱茶产业损失惨重,处于市场低迷的状态。
如何走出困境?经过考查、调研国内外生态茶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的谋划,普洱市提出强势推进传统茶产业,以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建设生态茶园,把茶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茶园建设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心,用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式作为保证,从今年起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全市136万亩现代茶园改造成生态茶园。使普洱茶提质,让人们品饮健康安全的普洱茶。
2. 科学全面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生态茶园的关系
2.1 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及其变异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景观。它们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的活动引起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及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遭受破坏,许多物种已经或正在逐渐从地球上消失,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及其变异性。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之间的的物质能量交换和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同的作用关系构成了维持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平衡与稳定的防御体系,即“地球的免疫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2.2 生物多样性价值
(1)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四个层次的多样性研究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生命系统的起源、演化发展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核心研究价值所在。
(2)经济利用价值: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作为人的必要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料。
(3)潜在基因价值:作为基因资源,主要是在遗传多样性层次上。
(4)生态服务价值:作为一种生态资源,主要是建立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上,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
(5)美学和文化价值:作为旅游资源为人类提供康体、休闲、审美价值,主要是在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多个层次上。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国家战略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
2.3 保护恢复茶园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茶园的重要内容
生态茶园建设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基因等包括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设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道路。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如果不注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会对地球和人类本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茶园建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在茶园内种植不少于六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中间种植茶树、地表种植绿肥或有根瘤菌的植物以保水保肥的立体种植措施,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
3. 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实施生态栽培,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采用高大乔木―茶树一绿肥立体复合的模式建设生态茶园,根据所处地块的生态环境因地制益,对茶园的山、水、园、林、路等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尽量保护茶园有的树林、植被,使茶园通过种植不少于六个品种的高大乔木,遮荫达30%;中间种植茶树:地表种植绿肥或有根瘤菌的植物以保水保肥,对幼龄茶园还可以短养长。建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茶园。
实施生态防治,控制茶叶农药残留;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了茶叶农药的残留。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利用植物的抗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等进行立体综合生物防治。
科学施肥,促进生态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在生态茶园施肥应根据有机肥特性、茶树生长的规律、土壤性质合理的施肥。
4.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机制
全球都有一个普遍现象和共同的规律,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总是与贫困地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在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建设生态茶园会给茶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暂时的,我们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使保护生物多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茶农的积极性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茶园建设顺利完成,达到项目预期的目的。
5. 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宣传
(1)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人们认识人与生物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懂得抢救生物多样性就是拯救人类本身的道理,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管理与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抓好科普宣传教育才能使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保持在最小程度和使生物资源达到合理管理的近期目标,也才能实现帮助人们采用持续的、合理的方法对生物资源进行利用和管理,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长远目标。
(2)应把自然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宣传当作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来支持,茶农是生物多样性与持续利用的直接参与者,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通电视、电影、网络等形式,深入到边远地区针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种人群中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它们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等进行深入浅出的生动的宣传,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越是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地方越贫困,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破坏程度越高。而这些地方的科普宣传尤其重要,要加强宣传。再由于经济不发达和劳动者的素质还不高,造成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和破坏了自然资源。但是,近几十年来,所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和资源等的严重问题,有不少与各级管理者、决策者缺乏生态知识、保护意识而决策上的失误有关。所以,对于科普宣传的对象,除了要重视公众,更要重视对各级管理者、决策者的科普宣传,虽然他们的人数少,但是能量大。
参考文献: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2]霍海洲,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年12期.
[3]杨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DB],云南教育网,2009-4-14.
[4]佚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现状[DB],豆丁网,2009-2-21.
[5]蒋高明,生物多样性受危害的原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R],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6]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J],国家环保局,中国环保网.
[7]《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