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海外高地

2014-04-04 00:57

  普洱茶在海外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七八十年代普洱茶在日本的兴起,以及沱茶热销法国;第二次热潮是1998年到2001年的德国普洱茶热,并波及到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第三次热潮是2005年至今的韩国、马来西亚普洱茶热,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大马仓”。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7/view-3029102.htm
  海外吹起普洱风
  
  普洱茶长期以来是一个奇怪的茶类,云南人生产了普洱茶,却几乎没有多少人喝它,绝大部分出口给港台人喝,这就造成了普洱茶产于大陆、藏在香港、兴在台湾的尴尬局面。韩国茶人姜育发在云南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云南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海外茶人怀着朝圣的心理纷纷虔诚地来到云南寻根。韩国茶人姜育发,就是朝圣队伍中的一员,1993年他首次来到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却惊讶地发现,当地人对普洱茶完全缺乏认识。2000年,姜先生在昆明街头流下了泪水,因为他在街上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昆明9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剩下的2%也只听说过,作为一位研究普洱茶的学者,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事实上,港台长期以来作为普洱茶运动的策源地,向海外不断扩张,引发了日本、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此起彼伏的普洱茶热。普洱茶在海外局部地区热了数十年后才最终于2000年以后,以出口转内销的独特方式点燃了大陆普洱茶的热潮。
  因此,长期以来,普洱茶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海外力量在推动的历史,大陆仅仅作为普洱茶的生产基地而存在。1993年在思茅举行的首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海外茶人首次受邀参加茶节以及国际普洱茶研讨会,这是海外普洱茶文化反哺大陆的开始。海外茶人真正为大陆茶界所熟知,还得等到十年以后。2002年在西双版纳举行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普洱茶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统一概念的地步,以结束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其他地区对普洱茶概念的分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云南普洱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统一了普洱茶的概念。这为普洱茶的第一个标准――2003年制定的普洱茶地方标准奠定了基础,从而结束了普洱茶的生产长期无标准可依,被迫借用黑茶与绿茶的标准的尴尬历史。此后,越来越多的海外茶人参与了蓬勃发展的普洱茶历程。在2005年的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上首次评选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其中法国的甘普尔、韩国的姜育发位列其中,这是大陆茶界对他们在普洱茶推广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肯定,并通过现代传媒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事迹。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起普洱茶来,海外普洱茶界浮出水面,各种关于海外普洱茶的报道层出不穷,海外普洱茶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越来越为国人所熟知。
  普洱茶在海外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七八十年代普洱茶在日本的兴起,以及沱茶热销法国;第二次热潮是1998年到2001年的德国普洱茶热,并波及到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第三次热潮是2005年至今的韩国、马来西亚普洱茶热,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大马仓”。云南普洱茶的出口,随着海外市场的跌宕起伏,呈现高潮与低谷的不断转换。大陆普洱茶兴起后,普洱茶的出口迎来了黄金时代,从2002年起,普洱茶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逐年攀高,到了2007上半年处于顶峰,此后2007年下半年出口急转直下,到了2008年更是处于冰河期,到了2009年普洱茶的出口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增加了三成,到了2010年,普洱茶出口4578吨,金额2622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1.3%和34%。2007年普洱茶崩盘后的数据显示,普洱茶的海外市场从09年起处在快速的恢复与增长中,令人关注的是,一向冷淡的欧美市场近年来对普洱茶表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俄罗斯、德国、波兰、美国等国家对普洱茶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云南的普洱茶企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一向的“外战”英雄――海湾茶业,其一年出口茶叶400吨。同时,在龙润与同庆号的努力下,主打海外高端市场的“国礼茶”市场也被开拓出来,08年同庆号的茶作为温家宝总理赠送来访的英国首相戈登布朗的“国礼茶”,2009年4月2日“G20”峰会期间,我国送给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是产自云南的“龙润普洱国礼茶”。此外,2010年以来,天士力也积极向日韩两国推介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使得普洱深加工产品继传统产品之后走向了世界。当然,普洱茶的海外复兴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主要的挑战有:一是如何克服文化背景的差异来推广普洱茶;二是越来越高的海外市场进入门槛,最主要的是海外国家的进口检验标准越来越严;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这是当前普洱茶出口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与此同时,普洱茶越来越受到诸如美国《时代周刊》、英国《金融时报》之类的世界级媒体的关注。2009年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普洱茶――中国下一个抢手货?”的文章,开篇就充满诱惑和想象力地说: 法国盛产香槟,墨西哥以龙舌兰酒闻名,意大利则有帕尔马火腿和奶酪,这些地方都因其独特优质的食品享誉世界。现在,假如中国也想这样出名,那会是另一个名字――普洱茶。
  普洱茶的五大海外高地
  
  日本:战后日本经济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三高”之类的富贵病,还有广岛、长崎核辐射的遗留。这样,以减肥、降血脂、防辐射效果著称的普洱茶就找到了市场,许多日本人称云南普洱茶为“快瘦茶”“减肥茶”,形成了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普洱茶热。从1978年开始,日本茶商纷纷到广交会上疯狂抢购普洱茶,或者通过香港进口普洱茶,到了1980年普洱茶出口日本达到了千吨以上。在疯狂的市场需求下,广东、贵州、四川、湖南等省纷纷用中小叶种生产所谓的炒青、烘青“普洱茶”,大肆出口日本。在假冒普洱茶的冲击下,许多日本人喝了“普洱茶”后并没有起到减肥、降血脂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体健康,于是纷纷对普洱茶提出质疑,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形成了对普洱茶极为不利的舆论环境,导致普洱茶于80年代后期在日本的衰落。
  进入21世纪以后,大陆的普洱茶热潮也波及到了周边的日本,中日茶文化交流变得频繁起来,以海湾为代表的云南普洱茶企也在积极开拓日本市场,日本喝普洱茶的人口又逐渐多起来了,虽然还远不能跟鼎盛时期相比,但也呈现一定的复兴之象。目前,云南普洱茶每年在日本的销售量为三、四百吨,其中海湾的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在日本的第一次兴起靠的是健康理念,那么当前第二次在日本的兴起,除了打健康牌外还可以加大普洱茶文化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地让普洱茶融入日本这个茶文化的大国。2006年5月发生了一件大益商标在香港被福建商人抢注的恶性事件,虽然大益经过多方努力成功维权,但此事给云南茶界敲响了警钟:在普洱茶的国际化进程中,长期以来云南的普洱茶企只知道埋头生产,在市场与文化话语权方面,乃至涉及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几乎毫无作为,从而给投机取巧的商人以可乘之机。鉴于此,在2006年底,云南省茶业协会宣布启动普洱茶商标的国际保卫行动,首选目标市场是日本,省茶业协会与日本商标专业机构――日本东株式会社合作,共同促进普洱茶商标在日本的保护工作。这是云南茶叶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觉醒与开端,2008年底普洱茶国家标准的通过,让普洱茶彻底地打上了“云南制造”的烙印,这是云南在普洱茶话语权之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国标制定以前,广东是云南之外的又一个生产基地,湖南、四川、广西、重庆等地也生产过普洱茶,在泰国、越南、老挝与缅甸一带,则盛行“边境普洱”,大量东盟国家的原料被制成普洱茶销往世界各地。就连后起的日本也趁着本国的普洱茶热,在生产“日式普洱茶”。国标的通过,国内其他地方生产普洱茶就成为了非法,这将极大地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当然国外的普洱茶生产还需要通过云南茶界积极启动国际维权行动来制止。

  
  法国:法国是欧洲普洱茶热的始作俑者,也是欧洲普洱茶销售最稳定的国家,历经三十年而不衰,光下关沱茶每年就能在法国销售百吨以上。现在不少西欧国家把沱茶放在药店和百货商店的美容化妆品中出售,还成为家庭摆设中的工艺品,在法国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你要外形美吗?那就得喝沱茶”。跟日本一样,法国兴起普洱茶热也是70年代的事,一个叫甘普尔的法国老人于70年代末期将云南沱茶引进法国。作为云南沱茶在欧洲的总代理商,甘普尔先生对普洱茶最大的贡献为,一是将下关茶厂的“销法沱”引进欧洲,1976年他与香港天生行茶叶公司签订协议,在法国销售下关沱茶。二是其提出了在云南和法国两地同时做普洱茶药理试验的建议。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饮用云南普洱沱茶医治高血脂症55例,与疗效好的降脂药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普洱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而且缓治不伤身,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1986年在巴黎举行的云南沱茶研究会上,贾可托教授宣布,在克雷泰伊的莫道雨医院临床试验表明,一天喝三碗沱茶,使20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在一个月后血脂下降22%,而饮同样数量的其他茶的病人,其血脂则无变化,为此,甘普尔先生于1987年7月在巴黎王子酒家举行一次有关云南沱茶研究的报告会,邀请医学界、营养学界的权威和法国各主要报刊杂志及华侨报刊的记者参加,会上宣传了云南沱茶对人体健康的奇效。通过这些实验和报刊的宣传,过去在国际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沱茶已小有名气,很多人将沱茶作为降脂减肥的药物来饮用,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放在美容化妆品柜和保健食品店出售。
  到了21世纪,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传播到大陆,于是云南普洱茶界开始了探索普洱茶庄园模式,以期能打造像法国酒庄那样的普洱茶高端品牌,乃至奢侈品品牌,在这方面柏联集团无疑是先驱者与最坚定的践行者,2007年其高调向外界宣布柏联将依托景迈山的优质资源打造全球第一家普洱茶庄园。在借鉴外来事物方面,云南普洱茶界有两个学习的标杆,一个是以英国的立顿红茶为代表的大众快消之路,另外一个就是法国葡萄酒庄园的高端之路。由此,可见法国文化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德国:德国是继日本、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兴起喝普洱茶的海外地区。在1999年,一位德国科学家发布了云南普洱茶的特殊保健功效后,引起了轰动,以致在欧洲掀起云南普洱茶热。据茶人李德应撰文回忆:“1998-2001年,我从深圳回昆明,担任茶叶公司茶苑出口部经理,经历了普洱茶出口欧洲市场最辉煌的历史。普洱茶在德国销量超过千吨,一时间喝普洱茶不但成了时尚,而且成了必需品,大腹便便的欧洲人热衷上了普洱茶,他们不但喝、品,还宣传普洱茶。当时公司存有不少优质的普洱茶原料,如特级散普、84001、421、Y561、Y562、78071等茶,每天接到的传真有五六份,都是订购普洱茶的。红茶部的和煦先生每天接到的电话订单更多。最少的时候一天组织普洱散茶2-3吨,多的时候10-20吨,全部都是空运德国(汉堡、不莱梅州)、奥地利(维也纳)总共出口了450余吨(含供给其他部门的),公司总共出口1000多吨,这些普洱茶几乎是T/T预付款。茶在生产线上,茶款就已到了公司账上,这在国际茶叶史上也是罕见的。”可惜的是,德国普洱茶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按照茶人邹家驹的说法是,普洱茶刚进入就进行造神式宣传,虽然最初销路很好,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神话破灭,普洱茶在德国现在连1公斤都没有。
  韩国:韩国跟马来西亚一样,都是大陆普洱茶热了以后才带动起来的新兴市场,其市场特征也体现了普洱茶最近的发展趋势,与以往的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市场注重即时品饮与保健作用不同的是,韩国与马来西亚在强调保健作用外还非常重视普洱茶的保值、增值作用,以至于在韩国出现了“投资普洱茶收益远超股票”的论调,在马来西亚出现了热炒的“大马仓”。据韩国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韩国有饮茶习惯的人群大概有400万,约占总人口的8%,但这个数量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韩国的茶产品消费市场以每年15%的增长率逐年攀升。其中,普洱茶的消费量仅次于绿茶,广受韩国民众青睐。此外,普洱茶在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改善代谢综合症等方面的功效已为广大韩国消费者所接受。普洱茶在韩国的流行程度,可以用韩国烤肉在中国的流行程度来类比。据说,韩国人之所以接受普洱茶,乃是因为普洱茶跟泡菜一样都是发酵食品,发酵食品的功效在韩国早已深入人心,这样一来韩国人在接受普洱茶方面就具有了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普洱茶的增值作用,使得众多韩国人对普洱茶趋之若鹜,普洱茶也成为了高端商品,价格被不断炒高,投资普洱茶成为韩国人的一种新型理财手段。价格为数百万、数千万韩元的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生产的普洱茶,乃至近些年生产的普洱茶都受到市场的追捧。近年来,韩国人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代销普洱茶,纷纷来到普洱茶的源头――云南的茶山上亲自收茶。这样一来,每年的春茶上市季节,以韩国人为代表的外国人纷纷涌上名山收茶,成为了茶山一景。
  韩国与中国山水相连,同属属于儒教文明圈,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东北亚三国――中日韩,可以说是世界茶文化的主要创建者,日本贡献了茶道,中国贡献了茶艺,韩国就贡献了茶礼。因此,在普洱茶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韩国就走得相当亲热,韩国人不仅仅满足于销售普洱茶,还举办各种普洱茶的研讨会、交流会,还积极引进各类中国普洱茶刊物的韩国版。韩国茶人姜育发,是韩国韩瑞大学茶学系主任教授,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给学生们讲授关于普洱茶的知识,近年来进行《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文史稿》的课题研究。2005年,姜育发在他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中指出,朝鲜18世纪就有人接触普洱茶,至19世纪朝鲜还出现朝鲜人自己制作了大如巴掌,类似于普洱茶青饼的茶饼。在姜育发多年查阅考证的诸多史籍中,还记载了18世纪的中国就有普洱茶造假的情况,“当时界定普洱茶造假的标准就是云南以外的地方制作的就是假普洱茶。
  马来西亚:早在1990年代末,一些台湾茶人就把普洱茶带到了马来西亚,经过数年培育,到了2005年在大马华人社区吹起了一股普洱茶旋风,直至2006―2007年达到顶峰。以此观之,大陆与马来西亚的普洱茶热,其实都是一根藤蔓上结的两个瓜,都是台湾普洱茶市场于2000年崩盘后,台湾茶商被迫突围转战造成的。2000年前后,一些台商借道香港、广东,深入云南产区,通过数年潜伏最终点燃了2003年以来的普洱茶狂潮。与此同时,台商还南下南洋,进入了中国茶叶的传统侨销市场――马来西亚。解放后,中国特种茶港销的主要是普洱茶,侨销大马的主要是广西产的六堡茶。普洱熟茶与六堡茶是近亲,工艺与口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品的关系,这为港台商人南下推广普洱茶无疑奠定了优良的先天基础。加上,马来西亚的茶文化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各种茶艺馆遍地开花,成为了传播茶文化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厚茶文化传承的台商的到来无疑极受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欢迎,台湾茶人一时领大马茶文化的风骚,也带动了品饮收藏普洱茶的热潮。
  马来西亚真正为大陆所熟知,还是2006年以后的事,其标志性的事件无疑就是2007年“大马仓”的横空出世。普洱茶热起来后,引起了以海鸥集团为代表的财团的关注,在资本的介入下,继香港仓、广东仓之后的收藏普洱茶的第三极――“大马仓”高调诞生了。海鸥集团执行董事陈景岗称:“马来西亚得天独厚的气候特性已得到证实为最适合于收藏普洱茶,为普洱茶发酵之最佳条件,这里常年气候处于恒温恒湿,受热带雨林环绕的空气中所含的负离子系数极高,有助于加速普洱茶的发酵。把普洱茶存放于‘大马仓’中,茶叶陈化快、品质优秀,茶味自然真醇,韵足气厚。等到时机成熟、价值提升,再出口。”当地茶人普遍认为,大马可以吸收更多的茶叶来存放,届时再以优异的转化质量回销至原产地中国大陆,甚至成为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普洱茶集散中心。2007年10月9日,由马来西亚基金管理公司和马来西亚海鸥集团合作设立的全球第一支普洱茶基金在吉隆坡上市,这只规模为5000万马币,即一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上市后即告售罄,并且有望在3年后取得50%的回报。2007年下半年大陆普洱茶已经崩盘了,马来西亚的普洱茶市场依然坚挺,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大马仓”与普洱茶投资基金,无疑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救世主――大马是普洱茶的福地,虽然大陆市场崩盘了,但普洱茶可以在马来西亚花开第二春。但后来的事实显示,马来西亚虽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普洱茶市场,但毕竟普洱茶只在华人社区流行,而华人只有600万人,市场盘子太小,普洱茶的复兴寄托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市场上未免有些理想化了,因此,大陆普洱茶的复兴还得主要靠大陆人,这是08年以来的普洱茶复苏之路所证明了的。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新闻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