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文化 >

茶马古道与普洱茶六大茶山传奇 含高清视频

2020-03-20 20:12

《生普茶学院》第四课 普洱茶山头分布高清视频

在爱因斯坦的头脑中,时间是相对论;在霍金笔下,时间是宇宙;在中国,时间就是金钱,而在茶人口中,时间不仅可以衡量更是能够用味觉来品尝的,而这品尝时光的工具可能就是普洱茶了。一个温暖的午后,泡一小块普洱,在浓厚的醇香中回味普洱在时间隧道上所流下的三道印记。

何为普洱

和乌龙茶的丝丝缕缕不同,它总是以大块的茶饼或茶砖的面目出现,要用茶刀撬下一些才能冲泡。冲开后的茶汤红浓明亮,闪动着琥珀宝石一般的光采,茶的滋味品起来绵长醇厚,还带有微微的回甘,这就是普洱。

除了外型奇特以外,普洱最特殊的是其经得起时间的磨砺。中国其他所有的茶饮品种都以新茶为佳,过了食用年限便不能饮用,惟有喝普洱和欧洲的葡萄美酒一般,讲究的竟然是越陈才越香。在老普洱茶客们看来,要是能淘到一块存放了几十年的古董级茶团,那绝对是如获至宝。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品性,普洱茶在许多茶人看来,是可以鉴赏、收藏和传世的宝物。而且,与其它古玩珍奇不同,放了几十年的普洱茶照样可以喝,它已成了一件有生命的古董。古时候进贡皇宫的御用茶饮如“金瓜贡茶”等,都是普洱茶中当仁不让的极品古董。

古老而略带神秘色彩的普洱茶不禁让人想要探知,它究竟是从何而来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普洱府所辖的思茅与西双版纳等地应该是普洱茶的故乡,那里自古盛产大叶种的优质云南茶叶,采摘后的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晒干等工序后,就成了晒青毛茶,也叫生茶。作为商品,生茶在各地的需求量很大,为了便于运输与存放,思茅地区的人家就将生茶蒸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交给马帮运走。在亚热带的雨林气候中,经过长年累月的运输,当马帮到达了目的地,人们惊奇地发现,有些饱受风吹雨淋的茶叶非但没有腐坏,反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茶饮。被岁月浸染过的茶叶已褪去了生茶原有的青涩与苦味,变得甘润醇熟起来。而时光历练越久,这种茶饮独有的风味就越加醇厚。这经过了长时间后期多次不规则发酵才成熟的茶,就是正宗的传统普洱茶。后世的人们模拟了马背上生茶运输时的种种环境,将晒青毛茶渥堆发酵,使得现代的普洱茶也应运而生。

 

六大茶山

说到普洱茶,就不能不提“六大茶山”,正宗传统的普洱茶就是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分别为攸乐茶山,慢撒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倚邦茶山。据专家考证,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出产的大叶种茶被冠以“普洱茶”的名称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

而关于古“六大茶山”的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讲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讲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两岸。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六大茶山在香港、韩国、台湾、广东、深圳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古茶山的野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其营养成份是任何一种矮化茶树和新培植茶树都无法相比的。野生大茶树生长环境自然、特殊,全世界罕见,其原料主要用来加工普洱茶,因此使用野茶树制作的普洱茶内质极其特别。在文革期间,许多陈年普洱茶在大火中毁灭,目前存世的正品野生普洱茶少之又少。

傣族贝叶经记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茶树栽培的历史,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还生长着八百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位于当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则在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荣鼎盛时期,经营茶叶的商人所开设制茶的商号、茶庄遍及各个茶山,创造出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手工艺达到了顶峰,制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

茶马古道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从远古走到现在,从过去走向未来。”普洱茶来源于“六大茶山”,却是通过这样一条路而走出云南,走遍世界,它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贯穿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滇川向西藏输入的物资以茶叶为大宗,以马帮为运输工具,今人木霁弘等学者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帮铃声,穿过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唤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正诉说着这段神秘的“茶马”传奇。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物质文明的路径。

真正的茶马古道其实不是一条路,而是一组道路群,从四川西部和云南出发至西藏的广阔区域,都有运输茶叶的马帮足迹,这组道路群统称为滇藏茶马古道和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始于云南西双版纳,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之后进入西藏昌都,与川藏茶马古道汇合,再经洛隆、工布江达到拉萨;川藏茶马古道则始于雅安,经康定、甘孜、德格,到昌都与滇藏路交合。广义的茶马古道穿越整个青藏高原,之后又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学界将之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与享有盛誉的“丝绸之路”相提并论。

被茶路踏响的古六山传奇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这是小说家对于江湖的描述。而在普洱茶的江湖里,从贡茶开始为世人所知的古六大茶山,正是这剑气纵横中的名门它们自古代中国始,在王朝的兴衰和人类命运的更迭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孔明种茶的传说、改土归流的沉浮、茶马古道的铃音·..···都为这片热土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攸乐山,我的注意力是被春日里的茶香所唤醒的。之后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长得不高,但行动风风火火的中年汉子出现了。他伸手打起了招呼:“你好我是洪涛,洪水的洪,波涛的涛。”声音抑扬顿挫,带着质朴的认真。这就是传说中的攸乐涛哥了。他的职业身份,是斗记普洱茶攸乐山初制所所长。

洪涛讲述,他的家族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开始,就已经在攸乐山生活了。根据一份管理部门的数据论证,攸乐山古茶园有800~1200年的历史,这正好回溯到五代十国和北宋初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基诺族人,他们世代种茶、制茶,是一个以茶叶为生的民族。洪涛所在的村寨叫亚诺1979年之前则叫龙帕,是整个攸乐山的核心古茶园所在地。茶园位于村寨东南部的楼斗山原始森林里,那是一片崇山峻岭主峰海拔1691.6米,也是攸乐山的最高峰

亚诺从有历史记载到现在,都是攸乐山47个自然村中茶园最多的地方。这里有古茶园2000余亩,古茶树40000多株,是名副其实的攸乐山古茶第一村。亚诺寨子的土壤为间杂风化沙石的酸性红壤士。茶园海拔为1200~1680米,大部分古茶树的基围为50~ 120厘米,树高多为1.5 ~3米。在这片攸乐山最大的原生态混生茶园里,到处是抬头望不到顶的古木,茶园茶树混生在其他古木树群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

基诺族是世居于攸乐山的民族,也是国务院确认的我国第56个单一民族。基诺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他们使用的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没有文字。在漫长的历史阶段里,这个生活在西南边陲的民族,多以刻木、刻竹等方式来记数记事,以刀耕火种、采集渔猎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总人口数为23000多人,除了攸乐山以外,他们还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动旺、动养、动罕以及动腊县的动仑、象明等地。

洪涛的基诺族本名叫阿车扎,后来上小学时,老师为他起了更好记的汉名,自此后全家人也就跟着他改姓为洪。生性幽默的洪涛说到这里,摆了一摆手,咳了两声:“不晓得跟名字有没有关系,反正这个山里老是会发洪水,你看光我的亲戚家这个鱼塘就修了三次,每次修都要花上五六万块钱呢。”

洪涛说的鱼塘,是云南茶山的另一道景观一一很多少数民族都会在自家的茶地里陡峭的山窝处,堵挖一个鱼塘,鱼塘里养殖的鱼既可以作为全家人的口粮,也可以拿出去卖。生态优越的古茶山,所产的鲜鱼、蜂蜜、山货等等,都是城里的抢手货,也是山里人除茶叶外的收入来源。

在2020年严峻的全球疫情期间,当城市的人们“宅家”兴叹时,山里的茶农却活得悠然自得,因为靠山吃山、自给自足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里,挖山药割蜂巢蜜、采野果、抓鱼……兴致来了一家人自己动手烤鱼、烤肉、烤玉米……不靠手机、不靠电视,山里人过着干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有滋有味的生活。这样的场景,正像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动人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对桃花源的向往与追求,一直根植于中国人精神的最深处。古六大茶山的故事其实是一部浩瀚跌宕的传奇。根据清代云南通志》的记载,攸乐古茶山最兴旺时,茶园覆盖着整个攸乐山,历史上茶叶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这里地处无量山脉的山区地带,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为575~1691米,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同时,它又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动腊县境内的茶山。

茶在基诺语中被称为“啦博”“啦”是依靠,“博”是芽叶,其意就是赖以生存的芽叶。基诺族人跟云南很多的少数民族一样,奉孔明为茶神。据说基诺族的祖先曾随孔明南征,因途中贪睡而被丢落”,进而以“丢落”附会为“攸乐”,这就是“攸乐”山名的来源。这些人虽不再被孔明收留,但为他们的生存计孔明赐他们以茶种,让他们好好种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下去。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虽不可考,却说明攸乐山的茶叶像基诺民族的发展历史一样久远。

历史上的攸乐山其实并不制作紧压茶。清代从贡茶开始繁荣兴旺的二百年古六山茶史里,攸乐山没有出现过像易武那样的茶庄、茶号,基诺族人也不做七子饼茶,而是主要提供大叶种晒青毛茶给倚邦易武、景洪等地的茶庄去加工。英国传教士、旅行家克拉克著于1886年的地理记录《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曾详细记载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设立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这也说明攸乐山的茶最迟至清道光年间已销到印度和欧洲。

清雍正元年(1723年),满族镶蓝旗人鄂尔泰任云贵广西总督,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土归流”政策,并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正式设立普洱府。普洱府将边疆地区的茶盐贸易掌握在手中,从而牢牢扼住了此地众多民族的生活命脉为了保障攸乐山的贡茶不外流,更为了方便征收茶叶税捐、打击当地原来的土司政权,普洱府以制止“夷民滋事”为名,在攸乐山的茨通老寨,设置了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府,并派五百兵丁驻防。

 

在《云南通志》里,攸乐同知府管辖的地域是“东至南掌国( 老挝界七百五十五里,西至孟连界六百里,南至车里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差不多是今天一个自治州的大小。起初清政府计划以攸乐山为中心,对六大茶山地区进行深度的开发拓展。但过多的苛捐杂税和盘剥压榨,使得少数民族忍无可忍,攸乐山一带连年发生起义。原来管理此地的傣族土司,也起来抵制和反抗清政府。在连年纷争之后,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政府才不得不将攸乐同知府移到了思茅。

茶山起义使得人口本来不多的基诺族人伤亡惨重。但谈及这段沉重的历史,生性乐观的洪涛说:“没有过去,就不懂得今天的美好。就像我们小时候,家里特别穷,住的是茅草房,吃不饱也穿不暖,大山外面是什么世界,从来都想象不到。”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云南,居住在原始森林里的基诺族人,生活原始而窘迫

 

但基诺族人有世代做茶的手艺,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里,村民们在家做茶,再把茶叶卖给国营的外贸公司。“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茶叶的价格才五六毛钱一公斤印象里茶叶是分十个等级,从特级茶到九级茶,就算是特级茶,也不过一块多钱-公斤。”

1989年,21岁的洪涛高中毕业,山村困苦,他觉得干农活一辈子都难以脱贫就买了辆农用客运车,办了营运证,在农村跑起了客运。客运路线是从攸乐山的老家到景洪市区。足足跑了七年后,他又开了个路边加水站,为大货车提供加水服务也正是在加水站,洪涛得以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交流信息。头脑灵活的他,意识到对自己来说只是生活必需品的茶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地客人关注的对象。他决定回到茶山创业。

2003年开始,洪涛带着家人全身心投入到了茶叶里。2005年时,他见到了从广州来的陈海标。这个戴着一副眼镜、高瘦斯文、语速平缓的南方人,非常认真地审视山上的一切,对洪涛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务实又专业,简明扼要,又无所不包,洪涛心里不禁暗暗佩服。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沟通,两人决定合作做茶。

“我跟标哥是从2005年开始办初制所的,原址不在这个地方。2012年,我们建好新厂房搬过来。我记得很清楚,厂房是在那一年的4月17日正式投入生产的。”洪涛接着介绍。现在来山上的人,除了茶商和茶叶的发烧友,普通游客也多起来了游客们对基诺族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也会尝试这里的普洱茶并带回家。他不无憧憬地说:“基诺族这几年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可能再过五年,你们再看到的就是一个更开化、更富裕的基诺村寨。

在洪涛负责的斗记普洱茶攸乐初制所,春茶季一天要做一吨左右的鲜叶,多的时候有两三吨。由于斗记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所以洪涛在春茶生产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得一门心思地扑在茶山和初制所里,严控每一道质量关。由于斗记对原料的要求,是只采海拔1200~1680米区域的茶叶,他就要让工人从自己的寨子出发去采茶,而最遥远处有十几公里路程,必须准备干粮。云南少数民族的农忙特色午饭,是用芭蕉叶包着干饭上山,中午就着自家的酱腌菜解决一顿。

春茶价格现在按树龄区别很大,攸乐山古树茶高的能达到5000元每公斤,所以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基诺族人,现在是赶上了好时候。”从1994年起当过二十年村支书的洪涛告诉我,2019年上半年时云南省政府已经宣布基诺族这个“直过民族”实现了整体脱贫,从前的原始社会成了今天的小康茶村。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古茶园,所以村里的137户人家,几乎每家都盖了新房子,买了越野车。

饭后,洪涛坐下来开始泡茶,带我们领略攸乐茶的口感。蒸腾的茶香在室内升起,像这古茶山的气韵一样悠长。喝上-口,发现它的香型、口感与易武山一脉的风格相似,但舌面收敛感略强于易武茶回甘极好,水柔而香扬。总体说来,这是一款苦涩与甜柔比例相对均衡的茶,适口度高,能被绝大多数的茶友所喜爱。这也就难怪从2005年以后,攸乐大树茶就以它系出名门的身份,得到普洱茶江湖中人的一致认可了。

人在攸乐山,不知不觉已然忘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一泡由千万年茶树精华而凝成的山野芳韵里,我低低吟诵:“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 > 普洱茶百科 > 普洱茶文化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